•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社区故事
    • 誓让张康奔小康

      张天一今年刚满30岁,2011年毕业于江南大学,学的是艺术设计。毕业之后的张天一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一个猛子”扎回了家乡东洪镇。

      2021-01-27
    • “两花”基地分红记

      1月19日上午,冬日当空,朔风劲吹。襄城县范湖乡大郭村“花王”陈瑞峰家,人头攒动,笑声阵阵。什么事这么热闹?原来,2020年村里“两花”基地大获丰收,亩均纯利润7000多元,陈瑞峰要兑现承诺,给股民分红了。

      2021-01-26
    • “红+绿”激发村民返乡潮

      赵庄两件宝:历史红、植被好。赵庄是焦作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电影《地雷战》故事原型发生地。该村远离城区,春季山花烂漫,秋季层林尽染,自然植被保护完好。

      2021-01-24
    • 小村振兴底气足

      隆冬时节,尉氏县大马乡陈石村西头的带贫企业——开封市四义丰农业有限公司基地里,座座蘑菇大棚内温暖如春,朵朵灰色、白色的平菇长势喜人,53岁的承包户沈付梅正忙着查看蘑菇出菌情况。

      2021-01-20
    • “大老郭”5年改变一个“垫底村”

      汝南县柴庄村原是一个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公共服务设施在全乡垫底的省定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志平进村后,逐渐变成一个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群众富裕的“明星村”。

      2021-01-20
    • 三门峡市禹王路街道:以庭院小美 聚乡村大美

      大河网讯 49岁的刘真涛家近日挂上了三门峡市“精品庭院”示范户的牌子,让很多村民羡慕又服气。八口之家,四世同堂,家里却是干干净净、敞敞亮亮,一家人的生活甜甜美美。

      2021-01-18
    • 吴冬阁:创业扶贫看“栾川印象”

      什么样的项目能斩获创业创新大赛的全国第一名?那就是来自河南的“栾川印象——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项目,一个培育扶贫产业的品牌,从洛阳栾川的大山深处登上了全国舞台,它究竟有何魅力?

      2021-01-16
    • 樊秋红:绿色田地种出“金色梦想”,乡村振兴继续加油奔跑

      从一个推着自行车卖菜的女孩,成长为一名蔬菜年销售额3亿元的合作社负责人,帮助数十万群众通过种植高山蔬菜创收增收......在三门峡灵宝市,樊秋红被当地不少农户亲切地称为“娘家人”,“手把手”带领大家通过辛勤劳动,用汗水浇灌出幸福梦、小康梦。

      2021-01-16
    • 温晶晶: 90后女孩扎根山村创出品牌辣椒酱

      1990年出生的温晶晶创立的登封本土品牌“梁老头”辣椒酱位于登封市白坪乡西白坪村,5年时间公司产值已达5000万元。

      2021-01-14
    • “鹅倌”脱贫记

      在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有这样一个传奇的“鹅倌”——2017年之前,他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脱贫之星”和“致富带头人”,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鹅倌”。

      2021-01-14
    • 叶县:草莓熟了,日子“火”了

      1月12日上午,在叶县叶邑镇高速口往西1公里平桐路北侧屈振锋的草莓基地,红彤彤的草莓掩映在绿叶中,不少市民趁着周末带着家人、约上朋友,尽情地享受着田园采摘的乐趣。

      2021-01-13
    • 鲁山:贫困户成了“疙瘩户”

      1月10日,在鲁山县马楼乡永乐村一片开阔的麦地旁,一排灰砖蓝瓦的鸡舍格外显眼,鸡场主人,今年45岁的董红政正在往外搬运一筐鸡蛋。

      2021-01-13
    • 山村“头脑风暴”话振兴

      1月10日,博爱县许良镇下伏头村村委会会议室。历任5位支部书记、乡贤和村民代表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和文化旅游界人士参加的“下伏头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暨乡村振兴研讨会”在这里召开。

      2021-01-13
    • 郑州这个小区今年又给业主“发了20万”

      住在商品房小区,业主只有交物业费的份儿,小区给业主“倒找钱”的事还很少见,连年“倒找钱”,这事就更稀奇了。可这样的稀奇事,就发生在郑州的一个小区里。

      2021-01-13
    • “食堂大叔”和“电竞少年”的脱贫致富路

      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冬日的上午,南召县云阳镇第一初级中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学校食堂后厨正热火朝天地为孩子们准备午餐。在一群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位两鬓斑白的大叔正卖力地用压面机压面,时不时地捶捶腰歇一下,又赶忙干起了手上的活。

      2021-01-12
    • 跨越40年,牛棚里捡来的“兄弟” 缘

      62岁的杨留用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20岁流落太康至今,一晃40多年,竟然在“侄儿”的帮助下找到了失联已久的家人。

      2021-01-12
    • 胡萝卜做成大产业

      1月4日,在襄城县汾陈镇吕庄村的胡萝卜种植基地,河南地物豪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付伟兵告诉记者,他们精心培育出来胡萝卜每年亩产可以达到12吨,每亩地收入就有12000元。

      2021-01-12
    • 种苹果闯出小康路

      “李女聪明能干,做事有思想,有闯劲,是村里有名的发展苹果致富女强人……”刚踏进河南省灵宝市寺河乡易地搬迁小区,南埝村第一书记陈少泽就夸起了她。

      2021-01-12
    • “一颗米”串起“一条链”

      “之前俺把收割好的稻谷卖给公司,现在俺除了种稻还变成了公司的员工,帮着更多村民加工成品米。”近日,息县杨店乡街村的息县同鑫粮食有限公司里,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机手朱虎捧着新加工出来的成品米露出了欣喜地微笑。

      2021-01-11
    • 数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公婆!平顶山这个孝顺媳妇真棒

      大河网讯(记者 蔡长伟 通讯员 张旭长)1月8日早,在平顶山市湛河区九里山街道芦铁庄村的一户农家。儿媳妇文娟娟刚将一碗热腾腾的绿豆粥放在婆婆的面前,就忙活着给公公盛起小米饭来。

      2021-01-10
    • 平顶山湛河区:夫妻楼栋长和谐邻里树新风

      74岁的杜小青和丈夫李清岭正在家中向邻居们打电话嘘寒问暖。“俺俩都是楼栋长,这些老年人只要哪天没下楼,我俩就一定要打个电话问候问候。”杜小青说。

      2021-01-10
    • 潘青霞的“莓”好生活

      “一抹红艳青垄上,满面桃花笑春风。”1月5日,寒风袭人,走进杞县五里河镇潘屯村“的“青青果园”大棚里,一垄垄秧苗油绿茂盛,一颗颗草莓鲜红欲滴。

      2021-01-07
    • 耿才:小小村医故事多

      “小耿啊,比较负责任,俺们都信他!”1月6日,寒风凛冽,耿才负责的卫生室里,不时传来前来寻医问药的村民的闲聊声。

      2021-01-07
    • 中牟县韩寺镇:离任村干部退岗不褪色 初心如磐薪火相传

        大河网讯 为进一步做好对离任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关怀工作,持续增强离任村支部书记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励新任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热情、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

      2021-01-07
    • 大棚里“种”出致富路

        “小寒至,严冬始。”1月5日逢上小寒节气,气温骤降,寒气逼人,而宁陵县程楼乡乔竹园村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临近路边的三座大棚,就是脱贫户乔家付的“聚宝盆”。两座棚里种的是西蓝花,长得特别肥壮,叶片绿油油的;另外一座大棚覆盖的是蒜黄,蒜苗嫩黄嫩黄的,惹人怜爱。

      2021-01-06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