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天朗气清,“济源民建‘同心林’”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的济源大峪镇桐树岭正式揭牌。据介绍,这是我省民主党派在黄河流经我省的8个市(示范区)中建成的首个“同心林”。
3月10日,灵宝市尹庄镇娄下小学的师生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栽下梅花树苗,为校园增添美丽景色。
近日,“太平有象——汉唐乐舞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共有100多件汉唐时期乐舞陶器
年关将至,安阳仓巷街张灯结彩,人潮涌动。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行古城改造,仓巷街经过改造提升,一举成为“网红街”。如今,走访仓巷街,夜景五彩缤纷,一片火树银花,环湖建筑亮化逐渐完善,赏心悦目,古街古香,年味儿十足。
1月19日,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福禄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在万禧苑广场开展了“浓情腊八粥、温暖邻里情”活动。活动现场,小志愿者们为环卫工人、快递员以及行人送上热腾腾的腊八粥,让他们在冬日里感受到温暖。
1月3日,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勤劳农夫草莓园,小朋友们采摘游玩后,满载而归。牛书培摄
近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巡护过程中,在灰鹤种群中观测到一只体态优美的白色大鸟。经确认,该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在郑州黄河湿地属于首次发现。
10月25日,游客在辉县市宝泉景区“丰收神龙”前拍照留念。该景区工作人员用56991根玉米,耗时两周打造出长69米、高5.5米的“丰收神龙”,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晒秋方式,表达丰收的喜悦。
10月18日,中国开封第38届菊花文化节主会场在龙亭景区开园。此次布展,景区内沿中轴线布展20余万盆菊花,共上千个品种,广大游客陶醉在阵阵菊香中。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高跷属于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汉魏六朝称为“跷技”,宋代叫“踏桥”,清代以来称为“高跷”。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仰起头来或者站在高处观看
本周末,开封第38届菊花文化节(简称“菊花文化节”)系列活动将陆续拉开帷幕。河南商报记者从开封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菊花文化节期间除了赏菊,还可以享受一场文化盛宴。
修武716公里长的“四好农村路”在美学品牌的“加持”下,成为风景路、旅游路,带动了沿线34个贫困村、16个美丽乡村、15个党建示范村、8个旅游景点、8个美学经济项目、6个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及云台冰菊、富硒稻米、新庄大枣、因恋玫瑰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10月8日,夏邑县桑堌乡苗楼村村民利用晴好天气,使用农业机械抢种小麦,田间地头到处麦播忙。
10月8日,在孟津县会盟镇银滩生态农业园区,小朋友体验稻谷收割乐趣。
9月29日,讲解员在罗山县红25军军部旧址何氏祠讲解革命故事。
9月28日,一首首激昂的歌曲回荡在兰考县人民广场上空。来自兰考各界的7000余名干部群众用歌声为祖国献礼。
秋分节气,谷穗弯弯。9月22日上午,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启动仪式在开封祥符区西姜寨村举行。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河南各地广大农民以多种形式共庆丰年、分享喜悦。
9月21日,永城市举办“老家河南,丰收中原”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陈集镇农民现场展示该镇特色农产品。
平乐村有一道别样风景——这里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以画牡丹为生。可不要小瞧这小小的牡丹画产业,2018年,以该村为核心的平乐镇农民画师们,销售牡丹画40余万幅、综合收益达1亿元,画出了“金山银山”。
9月18日,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水稻。金秋时节,正阳县25万亩水稻全部成熟开镰收割,金黄的水稻,忙碌的村民,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图景
9月22日丰收节前,我省各地农民朋友已开始迎丰收、晒丰收、庆丰收,尽情展现丰收后的喜悦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设在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村。9月18日,记者获悉,今年是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因此这个丰收节的主场活动也格外亮点纷呈。
“以前我家住在东狼村,典型的‘水泥路’,污水和淤泥混合,不管是架子车还是后来的拖拉机,陷进去都得折腾半天才能出来。”9月14日,面对记者,回忆过往,杨留锁老人无限感慨。
想在一个场馆内,既能看到歌剧、舞剧,又能看到大型交响音乐会、音乐剧、戏曲?
王屋山下有名村,愚公移山传古今。在济源王屋山脚下的愚公村,高中学历的贾海燕十余年三次创业,带领村民依托旅游走上致富路,创造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济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