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乡村振兴

息县: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排头兵”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发布时间:2021-12-21 10:15:57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尹小剑 李振阳 通讯员 余江

  息县地处淮河上游,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素有“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之美誉,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近年来,该县围绕地域优势,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积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区位优势 推进弱筋小麦产业发展

  近年来,该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推进弱筋小麦产业发展。今年,该县种植弱筋小麦90万亩,产量达35万吨,建设了35个集中连片区,覆盖16个乡镇(办事处),辐射带动农户10.8万户。

  该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发展战略,推动弱筋小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该县以项店镇为核心,成功创建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弱筋小麦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检测、从流通到消费的全产业链。目前,项店镇已被认定为有机小麦专用生产基地,核心区域面积6万多亩,是全国最大的茅台集团供应原料有机绿色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立足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红薯产业

  息县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逐步确立了“政府搭台、协会唱戏、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企业兜底”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起来。

  依托河南豫道农业公司采取“龙头企业+乡村(合作社)+农户”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两种模式,通过实行红薯订单种植和销售,在东岳、路口、彭店、包信、关店等乡镇发展红薯种植近8万亩。在东岳镇建立了“科技培训中心、脱毒研发中心、育苗扩繁中心、窖藏保鲜中心、自动分拣中心、电商运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加工生产中心”等八大中心,并成立了息县薯业协会、薯业党支部,有3万余亩红薯基地被评定为绿色食品原材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红薯种植实现“两个八”目标,即亩产不低于8000斤,每斤价格不低于0.8元。

  推进模式创新 发展稻渔共养产业

  近年来,该县以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稻渔(虾)共养,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稻渔(虾)共养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亩可产鱼(虾)100多斤、优质水稻1000斤以上。该县稻渔(虾)共养推广面积从2018年的0.7万亩发展到今年的2万亩。未来该县将大力推广“稻渔共作”,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有基础。今后,我县在持续做大做强优质弱筋小麦、优质稻鱼米、特色红薯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将加快推进优质花生玉米、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该县县委书记汪明君如是说。

责任编辑:方宇

分享至: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