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助老工程

如何留住养老护理员?

来源:北京社区报 发布时间:2020-10-09 16:32:25

  据北京养老行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本市养老护理员需求量约3万人,但目前本市共有养老护理员9000余人,缺口依然很大。且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为“4050人员”,94%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68%是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养老护理员队伍流动性大、男女比例失衡、机构管理人才稀缺等是养老机构经营者和管理者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难点问题,如何留住人才是所有机构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各大机构对此也出了多种措施,缓解“用人难”。

  团体重大疾病责任险  为护理员抵御风险

  今年4月,朝阳区东方综合养老院19号楼养老护理员孙玉珍在李奶奶房间进行整理时,李奶奶突然口唇发紫,瘫倒在床上,处于昏迷状态。“小邓!赶紧叫医生!”孙玉珍向邻屋护理员大声呼喊,并立刻检查老人的情况,判断老人心脏骤停后,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在楼里查房的医生及护士接到护理员的电话后,不到两分钟便赶到了李奶奶的房间,在医护人员与护理人员的全力抢救下,老人转危为安。

  东方综合养老院现有入住老人880余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552人,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及失智老年人的比例占所有入住老人的85%。

  “年纪大了,来这里不仅省心,还特别贴心。”89岁的林子和说,养老院里的护理员随叫随到,而且态度热情、服务专业。

  “一线护理员是养老院里最辛苦的岗位,我们都十分尊重她们,老人没有我可以,但是没有她们肯定不行。我从心里敬重她们,爱她们。”谈到一线护理员,东方综合养老院院长乔颖深有感触,目前该院有170余名一线养老护理员,全是女性,年龄以40岁至59岁的居多,占到80%。

  “照顾老人需要的是一个‘巧劲儿’,不是一味地使用‘蛮劲儿’,我们的女性护理员并不比男性护理员差。”

  乔颖说到院里的养老护理员时,对她们的能力表示肯定。她说,院里大多数养老护理人员都来自农村,而且年龄在50岁左右的居多,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她们是否能长期从事这一工作。

  “目前院里不少年龄已经超过50岁的女性护理员,再想给她们缴纳医保是缴不了的,院里给她们上了团体重大疾病责任险,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风险。”乔颖坦言。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平谷区敬朋福利院,该院院长岳志军表示,在敬朋福利院有13名护理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其中男性护理员4名,女性护理员9名。男女护理员工作内容上没有差别,完全是按分区来照顾老人。

  岳志军说:“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是从一线养老护理工作做起来的,所以我们很理解一线护理员的不易。”谈到是否有可能招聘一些“科班”出身的养老护理员,岳志军说,有想法招年轻人,但还是要根据福利院的实际情况,毕竟在这样一个地处农村里的民营机构,可能从福利待遇上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就业要求。

  “我们院现在入住老人有39名,绝大多数都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70%的比例。大多数养老护理人员来自于北京周边省市的农村地区。”

  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养老院院长方为芳介绍说,目前院里有养老护理员9人,年龄集中在40岁左右,平均一名养老护理员要照顾三四位老人,其中男性护理员有1名。虽然在护理的细致程度等方面,女性护理员会更占优势,但男性护理员在其他方面也有优势,院里男性老年人少,在护理之余,院里仅有的这名男性护理员还可以帮忙负责院内消防安全等事宜。

  “4050”人员占主体  年轻力量不断壮大

  虽然目前“4050”人员是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主体,但越来越多的机构呈现出养老护理员年轻化趋势。

  北京龙振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张玉表示,“龙振养老”在北京市有10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14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近200名养老护理员,“4050”人员占机构养老护理员人数的70%,另外30%的相对较为年轻的护理员分两类,一类是“科班”出身,另一类则是以前从事家政等行业现在转行到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

  相对于“龙振养老”,诚和敬朱辛庄长者公馆的护理员队伍更加年轻化,截至去年底,长者公馆的护理员队伍为16人,原长者公馆养护部经理陈萌表示,20岁左右的年轻护理员为10人,比重超过六成。

  但年轻护理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没有“4050”人员的稳定性高。甚至有几位实习护理员,在实习期结束后没有留下来正式就职的打算,只是想要一份实习证明。

  “养老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我们机构年轻的一线养老护理员现在能达到60%。”北苑椿萱茂老年公寓院长刘宏志介绍说,老年公寓目前有56名养老护理人员。

  他认为,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学东西快、上手快,而且精神面貌更好,能够在他们身上看到积极乐观、热情的一面。而且他还发现,近些年来,京籍“科班”出身的养老护理员数量在逐年增加,北苑椿萱茂老年公寓目前京籍护理员占到10%的比例。

  北京养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冬表示,北京地区70%以上的养老护理员为外地来京人员,多是从甘肃、安徽、河南等地而来,本地护理员也大多为远郊区户籍且在当地养老机构工作,每年的流失率在40%左右。

  她解释道,由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工资待遇不高等因素,年轻人包括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提升科技含量  降低管理成本

  今年36岁的陈萌年龄不大,却有着13年养老行业从业经验。2007年,陈萌在东城区一家有6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工作,3年时间里,他不仅掌握了一线养老护理技巧,还学习到了很多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知识。

  借着北京“九养政策”,2010年陈萌在回龙观地区开办了第一家自己的养老机构,虽然仅有十几张床位,但在他的管理下,机构的口碑非常不错,年纪轻轻的他深得老人家属信任。转眼10年过去了,现在陈萌运营了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北京福寿康泰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2017年,陈萌应聘到诚和敬朱辛庄长者公馆担任养护部经理,这段经历也让他体会到了当前养老管理人才的稀缺。

  “刚接到邀请我履新诚和敬长者公馆项目的岗位时,我自己的企业刚刚步入正轨,面对有千张床位的大型机构管理岗位,有些犹豫。但当时这个项目刚刚开始,没想到半年后相关负责人又找到我,希望我加入。负责人也表示,大型养老机构的管理人才在行业内非常稀缺,很多管理岗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陈萌说。

  面对养老领域管理人才的稀缺,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前,大型养老机构对养老管理人才非常渴求,通常机构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经营管理、临床护理等知识都要了解,还要有工作经验。”

  该负责人表示,优秀的养老管理人才在行业内一直是“香饽饽”,高薪、高待遇是基本,但养老行业管理人才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承担的风险比较高,在机构运营中的各个环节事无巨细都要操心,每逢年节和节假日也没有休息。

  2019年,陈萌从朱辛庄长者公馆离职,专心经营自己的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障老人安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提供短托服务的昌平龙锦苑四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田园风光雅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施行了封闭式管理,18名老人、2名站长、5名护理员等分居两家驿站,陈萌利用视频会议的方式与驿站站长每天沟通,督查日常工作,保障物资供应,实行无接触式配送,封闭管理期间老人健康状况良好。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养老机构的管理成本在不断下降。”陈萌表示,“不仅是软件程序的应用方便了我们管理,一些科技产品也解放了劳动力。”

  很多机构使用了带有智能感应芯片的床垫,大大减少了夜间看护的成本。过去护理员值夜班时,每两个小时要巡查一遍,看看老人的情况,而有了智能床垫后,老人是否起夜,睡眠时的心率等都可以实时监测,大大减轻了护理员的压力。

  对于常年卧床的重度失能老人,排便一直是个难题。人工处理往往需要打开塞露、引便、翻身整理、清洁等步骤,花费半个多小时,并且对一些意识清醒身体失能的老人来说,隐私上得不到尊重,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针对这部分老人的“大便处理器”,可以自动完成清洁及排泄物处理。

责任编辑:郑书方

分享至: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