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 > 智慧社区

新理念治理社区 国际范为成都郫都代言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7-12-22 08:52:00

  近日,四川成都郫都区郫筒和顺巷是这样的景象:明亮而洁净的街面两旁,成群的鸟儿在树上来回嬉戏,留下阵阵清脆的叫声,陶醉了正在隔壁早餐的人们;身着黄马褂的清洁工、骑着摩托车的文明劝导员、带着袖标的治安巡逻员同框入镜,在晨曦的映照下格外温馨……

  成都的社区发展治理被人们所看到的郫筒和顺巷诠释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郫筒街道现代中保存着古朴、时尚中蕴含着文明,城市与乡愁深刻交融。郫都正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培育和建设着一个个美好社区,郫筒独特的风姿成为郫都最好的代言。

  “党建+”模式强基固本树核心

  在蜀信路一段333号大门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休闲广场和别具一格的廊道装饰,让人心中敞亮。“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党群服务中心,居民进来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郫筒街道办书院社区支部书记张雪介绍说,里面既有党员活动室,也有群众办理日常事务的区域,还有联谊聚吧、儿童之家、文化茶馆等公共空间。走进党员活动室,主席台上,党旗猎猎;墙上挂满各种党建标语、奖牌,催人奋进……

1122148316_15138517738991n_副本.jpg

  据了解,该社区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居民活动“嵌入式”一对一精准链接融合,以党建促社建,利用“微党校”强基固本,利用“微党课”提升党员战斗力,通过党群骨干带动开展多元化服务,形成了支部引领下的“社区搭台,社团唱戏,精准服务”治理新局面。

  “这种社区在我们这里还有很多。”郫筒街道党工委书记黄金龙感慨地说,社区的发展治理必须以党建创新为引领。郫筒街道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将街道划为196个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确立党支部、建立234个党小组;打破社区条块分割、驻区单位和企业党建各自为政格局,推进8个区域化党组织建设,先后建立100多个社会组织党支部和7个物业党支部。目前,辖区内党组织已实现了全覆盖。

  与此同时,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以及专业化标准,郫筒街道创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抓好社区换届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优秀社区干部的发展舞台、打通上升通道,将懂城市、会管理、爱社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使之工作有甜头、事业有劲头、发展有盼头。郫筒街道现有社区干部中,35岁以下占47%,大专以上学历占65%,专业社工有60名,队伍素质和结构明显优化,社区工作向心力明显增强。

  在实践中,郫筒街道还在社区建立了党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党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的“一核多元”模式,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区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做给社区居民看、带动居民一起干,形成了社区治理广泛合力。

  “互联网+”模式精准为民服务

  手机摇一摇,门禁自动开;手机点一点,菜米油盐、新鲜水果,送货到家……

  “不到郫筒,你就不知道我们的社区服务这么好;不到双柏,你就不知道我们社区居民有多幸福。”退休职工张老伯如此浓烈的幸福感,实际上是源于郫筒在社区治理中以互联网为依托打造的智慧社区——“双柏e社区”及“1+5+N”新型社区服务模式。

  据介绍,“1”即“智慧双柏手机APP”这个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5”是指老年活动中心、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中心等5个社区基本服务配置,“N”则指的是衣、食、住、行、游、乐、购、邻里互助、创智空间等16项便民生活服务项目。目前,“智慧双柏手机APP”已覆盖双柏社区所有住户,安装人数达11,280人,占双柏社区总人数的1/3以上。

1122148316_15138517915951n_副本.jpg

  “这是郫筒创新为民服务的典型。”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说。郫筒街道目前常住人口已超过24万人,以前的服务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为此,街道按照“数据网上行、群众少跑路”理念推出了“微服务”模式,以“互联网+错时巡回办公+延时服务+”举措为百姓提供精细化服务。

  目前,郫筒街道在全区创新成立首个“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全新的“郫筒微服务”工作平台,并与街道公众信息网等相融合,实现网络理政,24小时自助终端办理。对必须现场办理的事项,则组织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和院落,开展错时巡回办公和延时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而且“零成本”办结。 “服务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的目标正一步步走来。

  “可食地景”诠释治理新理念

  郫筒街道办不远的地方,有一块160亩的荒地,如今这里已变成了社区居民的智慧农场,居民还特地立了一个川西民居式的门楣,名为“秦秦农场”,且门联上联是“植物枝繁叶茂”,下联为“生活繁荣富足”。走进农场,一条格桑花簇拥的田间道路犹如一条彩带通向远方。明媚的阳光下,一个个写著名字或编号的地块里,各种绿色时蔬竞相生长,令人陶醉。

1122148316_15138518080251n_副本.jpg

  “这就是我们全新打造的‘可食地景’!”郫筒街道办主任助理黄峰钦说,今年的国庆节,这里就变成了劳动节,‘可食地景’真的很受市民欢迎。

  据介绍,郫筒已征待建、已征待供和拆迁类的土地目前已达5000余亩。由于常年荒置,成为社区治理中一道难题。

  为此,郫筒街道主动创新作为,用新理念推动社区“再造”。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原则,通过“政府支持、社区搭台、社会组织主导、居民全面参与”模式,由各社区组织“开放空间会议”,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自下而上集聚群众智慧,“一地一策”制定实施方案,签订土地认领责任书、城市菜地公约,形成各项管理制度,打造温暖、温情、温和的社区幸福生活共同体,造新景观、全域增绿。

  目前,他们已在12个村和社区开展“可食地景”项目试点,耕种面积上千亩,2万余户家庭参与。这种打造集城市人文、乡愁记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活动载体,推动着郫筒社区发展治理向更高层级迈进。

  “公益创投”推动社区国际范

  “郫县故事”社区博物馆开张了!12月1日上午,人们纷纷来到位于沱江河畔的伏龙社区“郫县记忆”摄影展馆参观。“看,河边那栋楼上的三楼以前就是我家,我每天都要骑自行车过桥去上班”“哎呀,那不是二姐吗,你看以前她好漂亮哦”,居民们一边看着老照片、一边谈笑风生……

  “这是老郫县人都熟悉的菠罗滩电站。现在我们把他打造成了成都迄今唯一的社区博物馆、郫都人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郫筒伏龙社区主任李南说,这里将按照标准建设成集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组织孵化等为一体的国际范开放空间。

1122148316_15138518223581n_副本.jpg

  社区“e剧场”线上线下对居民免费培训,居民自导自演身边人身边事,促进自我教育、彼此接纳;“e学院”由居民文艺骨干等为邻居上钢琴、插花、美妆等公益课,让居民学以致用;“e基金”来自于社会,用之于社区,规模已达26万余元……双柏社区主任熊珊自信地说,社区所做的这些,实际上与成都提出的打造“品质、人文、美丽、和谐、活力”社区高度契合。如今,不仅社区居民素质提升了,社区也更加具有国际范。

  据郫筒街道办主任助理白云介绍,近年来,郫都区紧紧抓住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个关键要素,大力培养本土性、功能性社会组织,在郫筒街道试点开展以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为目的、以社会组织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公益创投项目,以“小资金”撬动社区“大治理”,推动国际化品质社区建设,效果明显。

  目前,郫筒街道的功能性社会组织已发展到162个,成员2000余人。其中,双柏社区的“爱心妈妈团”公益社会组织,首次获得政府公益创投项目资金6000元,一年内开展活动多达54场,参与社区居民达30,000多人次。(罗文松)

  原标题:新理念治理社区 国际范为成都郫都代言

责任编辑:

分享至: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