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 > 智慧社区

广州东莞:居家养老也要“互联网+”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6-02-23 09:40:51

  如何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安逸的晚年?东莞居家养老难题如何破?昨日上午,农工党东莞市委会两位政协委员做客东莞《阳光会客厅》,就该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政协委员认为,东莞可以把“互联网+”理念引入老年人的养老保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的深入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创新基层慢性病管理模式,控制慢性病发病率、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将成为可能。

  引导老人在社区治疗“小病”

  据了解,相比全国老龄化进程,东莞的老龄化速度要更快一些。目前东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共23万,占全市户籍总人数的13%。预计到2040年,全市老龄人口比例将比全国早十年达到1/3左右,即3人中有一人是老人。然而,据东莞卫生部门的调查,有78.85%老人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工作与基础医疗服务更好对接,成为这个群体安享晚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农工党东莞市委会提交了题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促进社区和居家养老发展》的提案,对东莞借助社区医院力量解决老人基础医疗服务难题提出建议。

  政协委员张敏提出,国家提出“9073”养老服务格式,指出90%的老人应该在社区养老、7%的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最后3%的老人才应该入住养老院。这个养老模式和东莞的实际情况也很贴合。

  据张敏介绍,东莞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8所,已建成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市民出行15分钟就能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盘活现有的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让更多老人主动离开医院,不在大医院里面长期住院、压床。”张敏表示,非急性重病,日常的、轻微的、慢性的老年疾病,通过找三甲医院定制治疗方案、在社区医院落实方案内容的方式进行调理,既能够缓解大医院就诊难的问题,也能够让老年人在社区享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远程医疗将广泛用于养老保健

  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除了要实现全面覆盖,“性价比”也是影响老人能否正常享受其便利的重要因素。在昨日的节目中,政协委员张怀岭认为,应该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通过智能化和网络化结合起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的深入发展。未来远程医疗将广泛应用于老年人的养老保健,通过远程医疗创新基层慢性病管理模式,控制慢性病发病率、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将成为可能,届时“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个人支付”的组合模式将会成为老年人医疗保健新的发展趋势。

  张怀岭表示,高科技产品投入使用,再连通发达的医疗资源共享网络,对老人的健康监督实现日常化,可以极大降低重大疾病的突发率,将治大病的资源省下来,用于日常护理以及慢病缓治,不管是对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角度,还是从帮老人节约重病成本支出的角度,都有好处。

责任编辑:

分享至: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