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社区文化

《记忆中的老郑州》儿时郑州之七——旧时郑州人的衣着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12-20 16:02:45

 

 

 

 

作者/史金腾

 

  

旧时郑州农民多穿自种、自纺、自织、自染、自裁、自缝的粗布衣服。夏季为自然棉白色,冬季为深蓝和黑色。黑色是将织好的布,用石榴皮或买回颜料自家染色,很少人送去染坊。

 

庄稼男人上穿对襟布衫或棉袄,妇女穿大襟及膝,宽袖布衫或棉祆。男人和女人都是穿大裆大腰裤。提起裤腰折叠向一侧,系紧裤腰带。旧时郑州有句迎春歌谣:“妞要花,儿要炮,老头老婆要根束腰带(念diao郑州土语)怪不得裤腰带对穿这种裤子的人是那么关键和重要。

 

冬天男人从集市上买來棉帽、毡帽,女人多用布巾包头,用黑带子扎紧裤脚,以免钻风。冬天,老太太怕小孩子受冻,常把孩子放进腰间裤内取暖,可见那时裤腰之宽大。

旧时郑州城乡老年男人们,在秋末冬初,早春二月时节有穿棉套裤的习俗。所谓套裤就是没有裤裆的棉裤,套在袝裤上,十分另类。现在想来,可能是春暖乍寒,秋未变凉,那时人们没有春秋装的缘故吧!

 

清朝末年,马蹄袖、瓜皮帽、双脸单脸鞋。女子上衫下裙,扎腿,缠足,穿绣花鞋,到了民国年间逐渐被淘汰。 单为衫,棉为袍,城乡富户人家仍然喜欢穿长袍,单为衫,棉为袍,夏季为轻纱长衫,冬季穿皮裘锦袍。男穿皮靴皮帽、女戴耳环腕饰,旧时贫富差距就那么大。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根据英式猎装改进设计的中山装很受大众欢迎。中山装对襟,五纽,前胸左右各缀方形明袋,有软盖。前襟腰间两边各缀较大方形凸袋。春夏季为白色或浅色,秋冬季为黑色或深灰色,是那时政界、学界、教师和学生中流行。

衣料逐渐由土布改为“洋布”,俗称细布。西装开始出现,仅在官员、留学生、大学生中偶尔穿着。

 

民国年间,女性的服饰变化很大,清代那种长衫及膝、扎腿缠足的清代服饰逐渐被淘汰,被窄而修长的高领衫和长裙取代。后来,青年女子特别是城市受教育的女性,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追求曲线美受到重视,衣服裁制得更为合体。中年时髦女性的服式变化更大,紧身旗袍、髙跟鞋装束流行。

  

男学生装的特点是中山装式但不翻领,口袋无盖,领口是一条窄而低的狭领,不需要领带或领结作饰,扣紧领口显得非常有精神。女学生夏穿宽短袖、白上衣、宽短袖、黑布裙,穿白棉线布袜和带带黑布鞋,显得十分朴素典雅

 

听我母亲说过,她在1931年开封女师毕业那年,学校组织毕业生去苏州、杭州旅游参观。成群结队的女生们走上街头,南方女学生指着她们说“河南大队、河南大队”。带队的老师意识到衣不入时,在当地为每个女生们加工了一件浅色旗袍,回到开封,穿在身上,十分风光。可见服装颜色南北有别,那时南方人比起北方穿戴要时髦些。

 

男士头戴黑礼帽,帽两边插花,穿着长衫长袍,是当时男性婚礼上的标准服饰。闺女出嫁时盘辫为纂,纂子上插银簪,绣花罗裙,穿绣花鞋,是当时女性结婚礼服,但是像现代的婚纱那样,仅在婚礼上穿着。在郑州偶尔可见男士西装革履,女穿婚纱拖地,乘坐汽车迎新娘,在礼堂或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的偶尔可见。

 

建国后,随着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衣料和服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再也看不到用尼龙化肥袋改做成的衣裤。布料有平布、斜纹、条纹、华达呢、咔叽布、化纤等。改革开放后,品种多样、款式新颖,层出不穷,有淑女装、贵妇装、运动装、休闲装、情侣装等时装,以往城乡穿着“土”“洋”分明,现已无大区别。正式场合穿西装打领带,平时是休闲装。厂矿工作服的式样和质地池发生了变化,现在已被多种款式和布料替代。童装、童帽更是花样翻新,美不胜收。

 

责任编辑:史腾金

分享至: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