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社区文化

艺境人生 | 书法的博大精深在于文以载道——史宝银谈书法的学习与传播

来源: 大河美术 发布时间:2023-04-17 10:17:54

最近,新闻工作者史宝银忙得不亦乐乎。原本他对书法就一往情深,当下时间充裕,索性开启沉浸式书法学习模式。学着学着便开始琢磨——书法我所爱也,传播我所长也,两相结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拿自己最熟悉的《毛公鼎》来说,网上的这几处释文是不是有误?何不提出来与书友探讨?


史宝银正在创作

于是,深谙传播之道的他,每天确定一个读者关心的主题,制作成一期视频节目。从录制到剪辑,从配音到发布,都是他一个人完成。发布后,他还在顶端、视频号、抖音、爱奇艺、好看视频等十几个平台进行推广传播。目前已经推出了26期毛公鼎和35期甲骨文专题视频。

 

史宝银 《集甲骨文十二生肖》 篆书

这些视频在全网引起了广泛关注,内容和形式都很受欢迎,围观者众,好评如潮。在史宝银看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之一,如何才能进行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人心的传播和弘扬,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史宝银 《二七精神永放光芒》 篆书

“我这里是‘宝印斋大学堂’,做这些视频的初衷就是想跟书友、网友共同学习。”史宝银对媒体传播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传播过程中,他发现唤起全社会对书法艺术文化价值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书法艺术不单单是单纯的线条赏析,更重要的是文字内容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特质。就书法来说,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书法艺术本体,书法家不能仅仅从技法层面进行学习和普及,而要传承、弘扬其文化精髓。于是,热爱书法艺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史宝银就成了“天选文化使者”。


史宝银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篆书

史宝银不以书家自称,但他却从未间断对书法的临摹与研究。他自幼酷爱书法,工作之余一直临池不辍。他初学《散氏盘》,后习《毛公鼎》,用功至深。《散氏盘》铭文书法质朴、生拙,笔画线条厚重凝练,欹侧灵动,妙趣橫生。《毛公鼎》铭文书法则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端庄遒劲,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二者均为金文瑰宝,是青铜器时代书法艺术高峰之顶的杰出代表。晚清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史宝银学书从此入门,遂能不落窠臼也。

在谈到为何对金文情有独钟时,史宝银说,“书不通篆,难以高古”。要夯实书法根基,需从临习篆书开始。在临习过程中,他被金文大篆的醇厚、质朴、典雅、灵动深深折服,初见已为之倾倒,越看越“难以自拔”。尤其《散氏盘》和《毛公鼎》作为金文中的经典之作,犹如无尽的书法艺术宝藏,其丰富的美感和高古深奥的内涵,吸引着他不断体味感悟、开采挖掘。此外,他认为大篆对他来说是一套全新的文字体系,“一张白纸好作画”,比行楷等书体更容易“练出来”。由此,尽管要“死记硬背”每一个大篆字体的笔法结字,但史宝银始终热情高涨。稍有空闲便展卷铺纸,手追心摹,几经寒暑,功力日渐深厚。


史宝银 《毛公鼎铭文》 篆书

“《毛公鼎》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如同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散发着人文光辉的铭文墨迹,逐渐凸显出滋润人心、陶冶性情的审美力量。但是,外在的书写性只是审美的第一观感,书法的博大精深更在于文以载道。在领悟笔法、体会章法的同时,认真领会文辞的深邃、思想的深刻,方能领略这些书法名篇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所在。”史宝银说。正是有着这样的认识,使得史宝银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内外兼修,技道并进”。


史宝银 《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楷书

作为素质过硬、思想深刻、视野宏阔、修养全面的新闻工作者,史宝银长期修炼的“字外功夫”对他的书法大有补益,使他的书法创作快速精进,终成一家面貌。《散氏盘》的纵逸潇散,《毛公鼎》的圆浑厚重,在他的金文书法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写出来的作品笔墨生动,苍浑有致。中国书协原主席张海先生看到他的作品后赞赏有加,称赞他进步很大,字写得稳健、典雅。“张海老师指导我说,临摹要越像越好,尽可能做到无我。他还说若能从铸文中想象出原作的书写笔意,则会更加动人。”史宝银说,幸得名师指点,才让他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走得很顺利。他的多件作品顺利入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央和国家机关书画摄影展、河南省人大系统“奋进新征程 翰墨颂党恩”书画摄影展、“河南省直书协喜庆党的二十大书法作品线上展览”等。


史宝银 《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章草

在临习篆书的同时,史宝银又下大功夫研究魏碑、章草。他将魏碑和篆籀笔意化入章草,所作章草,筋脉分明,笔力沉雄,线条颇具弹性和张力,且富于变化。用笔以中锋为主,适当辅以侧锋。中锋使笔画沉着干净,侧锋的使用又使其不失章草特征,同时增加了点画的丰富程度,碑与帖互用,强调了线条的朴茂雄厚,结字的天趣横溢,章法的错落变化,看似无法兼容的书体完美结合,既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又带有现代简洁之美,最终蜕变出具有自己面貌的章草书体。

“文章合为时而著,书法也是。”相信以时代责任为己任的文化自觉者史宝银,定能在书法创作与传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书法艺术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