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公众号
  • 微   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社区故事

杞县唐寨村里,不一样的年夜饭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发布时间:2021-02-19 23:25:19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实习生 钱程 通讯员 司利强 叶中琳 摄影 张茂堂 李明星

  “闺女,你看,谁来咱家陪妈吃年夜饭了?”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晚上7点,在杞县城郊乡唐寨村,70岁的留守老人潘效英激动地拿着手机,视频环顾餐桌周围的“客人”,“这位是咱县陈副县长,放弃回信阳陪家人过年,来咱家陪妈吃年夜饭;这位是咱县妇联鲁主席;这位是咱乡张书记……闺女呀!有党和政府,妈今年过年不孤单。”,

  “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在这个不寻常的年关里,疫情拖住了在外的游子匆匆回家过年的步伐,就地过年,却隔绝不了亲情和爱,远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成了他们内心难以言表的牵挂。

  潘效英的女儿付艳玲也是同样,天天数着日子计算着回家陪妈过年的归期。就地过年的号召,曾让她心生失落,担心妈妈一个人在家过春节孤单,成了她最不放心的牵挂。

  杞县政府副县长、杞县妇儿工委主任陈勇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在大年三十下午,带领杞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鲁俊凤,城郊乡党委书记张威等一行,提上米、面、油、菜、肉等食品和春联、衣服、蚕丝被来到潘效英家中。

  “老潘,在家没?”正在厨房忙碌的潘效英闻声走出来,看到村党支部书记高宪彬领家这么多人,一时不知所措。

  “潘阿姨,艳玲在厦门不能回来过年,今年的年夜饭我们来陪你吃。”陈勇拆下包装,抖下深红色的羽绒服,“这件棉衣您试下看合身不?过新年了,红色喜庆,来我帮您穿。”

  “大小正合身,这一穿上特别暖和。”潘效英拉住陈勇的手唠起了家常。说话间,陈勇拿出一个大大的“福”贴在老人住的房门上。

  “潘姨,我帮你烫下头吧,过年了,咱也新潮一下。”;社会爱心人士时玉,今天专门带来了烫发工具和化妆品,要把潘阿姨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她过上一个快乐年。

  “来,咱们准备年夜饭,莉红你负责剁馅,调馅,和面包饺子。春霞你负责洗菜,炒菜……”鲁俊凤给随同的妇联干部分着工。

  “我来剁馅吧,体力活在家都是我做,我擀饺子皮最在行,能供五六个人包饺子。”说着,张威系上围裙,清洗下白菜、葱、姜、肉,剁起了饺子馅。

  “我们的张书记在家是位模范丈夫,洗衣、做饭、拖地家务活样样都是一把好手。”正在贴春联、挂灯笼的乡长周博、副书记汤健乾一唱一合调侃道。

  “这个是上联,你给弄反了。”“哎呀!贴低了,往上提一点,再提一点。”“好了,挂上吧,这样灯笼就一样高了。”“饺子面要多盘会,擀出的饺子皮才筋道”……一时间,打扫卫生、挂灯笼、贴春联、叭叭剁馅声、说笑声,汇聚成了爱的暖流,在这个装扮得更加美丽小院里,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欢快、和谐的“大家庭”气氛。

  “陈县长包的饺子像‘元宝’,也教教我呗。”妇联副主席王莉红看着陈勇拿起一个饺子皮,放入适中的馅,两手同时一捏,然后一反窝捏下,嘿!一个“元宝”饺子就成了。

  “潘阿姨,这涮碗筷的事,我来干,你要真闲不住就包饺子吧。”汤健乾笑着从潘效英手中接过碗筷,“我手笨,包饺子这种细活做不了。”

  “今天的年夜饭就有我下厨撑勺了,品尝品尝俺耿家传统手艺。”妇联干部耿春霞撸起袖子,要一展烹饪风采。

  说笑声中,不知不觉隐去,院内的大红灯笼亮了。

  “下饺子喽!菜已备齐,请‘客人们’上席用餐。”

  手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潘效英老人激动得手有些颤抖:“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个春节我会过得这么开心。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这是我吃的最幸福的年夜饭。”

  说话间,潘效英用手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花:“这饺子味道好!来,大伙都一起吃吧。”

  高宪彬用手机与远在厦门的付艳玲视频连线,看到妈妈的年夜饭这么丰盛热闹,付艳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你在厦门安心工作吧,要照顾好自己。家里阿姨生活上有什么需求,你可以来电话,党和政府都会帮你。”陈勇接过手机,旋转镜头从餐桌移到潘效英幸福的笑容上,“你看看,这是你妈包的饺子,可好吃了!”

  “不要挂念家里了,不要挂念我了。”潘效英无比激动。

  “真的是谢谢你们了,为了我妈能吃上幸福开心的年夜饭,你们都不能回家团圆。”

  “我们是党派来的,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让留守老人过年不孤独,享受天伦之乐,是我们的责任。”陈勇说。

责任编辑:方宇

分享至: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